立冬到来,草木凋零,蛰虫伏藏,万物活动趋向休止,应该养精蓄锐,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。因此,应该遵循的养生宗旨是“蛰藏”二字,如何和冬天“躲猫猫”,将自己藏好,也是一门学问。
出门戴帽保暖“诸阳之会”
为什么有些人还短袖出场,有些人已经秋裤打底了呢?原因就在体质上的差异。
一些阴虚阳亢的人这个时节秋燥未过,身体里的燥热还在,因此他们并不怕冷。这些人往往表现得口干舌燥,大便干结。而阳气不足的人,特别是晚上夜尿多,容易拉肚子的,就不能冻了。
中医的经验上来说,“冬伤于寒,春必温病。”而头部为“诸阳之会”,风邪最容易伤人阳气,导致头部受凉。天冷,外邪强盛,体内的阳气与外邪争斗,一旦一方得胜就不会轻易给对方留有反击的余地,所以头部受风往往导致体内的正气被“打倒”。建议年轻人可以冻一下,而老人和妇女儿童就尽量不要了,特别要注意头部、腹部和下肢的保暖,建议出门就戴帽子。
饮食以滋阴润燥为主
中医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“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”。这是因为秋冬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,顺应这个趋势养阴,效果比较好。
俗语说:“药补不如食补。”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可起关键作用。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加入厚重温热的食物,比如羊肉、牛肉、狗肉,鱼类,增加人体御寒能力。温热过了怎么办,加点滋阴食材,酌情选择沙参、百合、无花果、银耳、枸杞、罗汉果、鲜山楂等养阴的食物煲汤或炖煮。多吃些蔬菜水果,可以润燥养阴。水为阴气之源。因此,冬季宜多喝温水,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。
从“睡懒觉”开始
户外运动要谨慎
《黄帝内经》里说,冬天要早睡晚起,必待日光。
古人的早睡指晚上9点钟入睡,早晨太阳出来了,再起床。现代人虽不拘泥于此,但在冬季也应适当早睡,晚起,不熬夜。因为天黑早,阳气收藏早,早睡养阳;天亮迟,阳气升发迟,晚起可以固精。
如果你是喜欢泡脚的人,睡前可以在泡脚水里适当加点老姜,同时按摩下足三里、内关、涌泉等穴位,以助睡眠。
此外,冬季运动要注意“冬藏”。许多老人喜欢天不亮就起床出门晨练,这在冬季是不适宜的,应该“见太阳才运动”。太阳出来以后气温升高,空气质量也会变好,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时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进行最为适宜。出汗过多既损伤人体之“阴”,又耗心阳,因此,在冬季锻炼身体,要防止运动过度,避免大汗淋漓,以身体微热为度。
本文转自:温州网